每年除夕,吃完團圓飯,母親就開始操持初一的齋菜。??谟修r歷春節第一天吃齋菜的習俗,這習俗從什么時候開始不得而知,據老一輩的??谌苏f,是祖上傳下來的。那時的大年三十晚,有“守歲”一說,即全家人吃完年夜飯后,晚輩給長輩拜年,長輩給晚輩壓歲錢,然后一家人喝茶聊天,聊到新年鐘聲響起,這時,家里的女主人把備好的齋菜盛到拜神的碟子里,擺到八仙桌上,還擺上酒、茶、飯、年果及香燭等,一家人叩頭跪拜,祈求來年平安,諸事順利。后來,拜神又演變為祭拜祖宗。
母親是文昌人,說話文昌口音,但已在??诰幼资?,從住平房到住套間,跟大部分外來市民一樣,沒在??诘募依镌O神位或祖宗位,所謂的“守歲”,就是全家人守著電視看春晚,等新年的鐘聲敲響時燃放鞭炮。??诮谷挤疟夼诤?,就放電子鞭炮。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“守歲”,但在飲食上,母親早已入鄉隨俗。年二十九前就備下的香菇、木耳、腐竹、粉絲、黃豆腐、黑豆芽、水芹、鮮蕎頭、甜菜等,這時都拿出來水洗、浸泡、瀝水,粉絲除外。然后逐個單獨炸或炒。香菇、木耳、腐竹、粉絲、黃豆腐是用植物油炸后撈起,黑豆芽、水芹、鮮蕎頭、甜菜是炒,油鹽醬醋,樣樣不少。廚房小,母親不讓我們幫忙,或許,她更愿意獨享制作齋菜的整個過程。我們都坐在客廳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,客廳里,不時會聽到“嗞嗞”的油炸聲,聞到從廚房飄來的香味。
大年初一,應是一年中最舒坦的日子,年前家里翻箱倒柜、角角落落都插翅難逃的大掃除,讓整個家愈加整潔、敞亮和溫暖。除夕飽餐一頓,晚上看春晚,物質、精神雙豐收后,睡個懶覺很必然。而此時,母親已在廚房忙碌,她一早起來煎年糕,沖上奶茶當早餐后,把昨晚炸、炒的食材放在一個鍋里,倒入清水,加上些許的調料,煮沸,直至菜湯皆入味。
“吃飯了?!蹦赣H喊。一家人于是圍飯桌而坐,圍爐吃母親跨年度制作的齋菜。我舀一碗齋菜,那浮著一層金黃色油星的湯,喝起來油而不膩,香菇入口時溜滑,牙齒咬嚼時,蘸飽湯汁的菇肉及菇本身的香味,溢滿口腔;炸過的粉絲順滑,被炸得焦黃的腐竹、黃豆腐不軟不硬,金針黃花菜、豆芽菜有嚼勁……多種菜肴綜合而成的味道,在嘴里盤纏細品,回味的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鮮美。母親吃完午飯后,去客廳看春晚重播,我又舀一碗齋菜。這一年一度的齋菜呀,吃得我酣暢淋漓,心滿意足。
父母在,家就在。父母故,家便失了半壁江山。如今,每年大年初一,我也試著做齋菜煲,可是,同樣的食材,同樣的制作過程,卻已沒有母親做的那種味道,這讓我愈加思念母親做的齋菜煲。
母親O血型,做事干脆利落,敢做敢擔,從她年輕時的照片看,著裝有旗袍、西裝;發式有三七分短發、爆炸似卷發等,奔放又時尚,身上充滿著浪漫的因子,據說,她相機都玩壞了幾部。從小,她讀書識字,練得一手好字,成年后,她一心只想握筆創作,通過戲劇指點江山,未曾想過要雙手沾上煙火氣味,故不曾煮過飯做過菜。年少時,她離開家鄉,到??诰妥x南方大學海南分校,還沒畢業就參加了土改,土改結束后被分配到銀行工作。不久,她從銀行轉到某劇團當編導,再到一小工廠當業務人員,而后又辦起了民營劇團……幾十年在職場辛苦打拼,她不斷變換職業,不斷受挫,最終,她回歸家庭,操持起了家務。她從不怨天尤人,看淡成敗,從平凡生活中體悟家的重要。
中國人講究風水,狹義地講,就是住家的自然形勢,如地脈、山水的方向等。具體地講,就是所蓋的房子,要處于依山臨水的自然環境中。只是那年頭,住單位分的房子,沒得選擇,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,教會了她對“家”的認知——人自身才是一個家最重要的風水,人沒居山水中,但心中要有山水。有水流動的心田,溫潤、柔軟;有江河大海的心胸,開闊、寬廣;有山一樣堅定不移的意志,牢靠、穩重……把山水的格局、稟性浸入人的品格,就是最好的風水!自然有日月,家里有男女,家人和睦、順暢,日子才過得有滋有味,此時,哪怕是身居陋屋,也幸福。作為家中女主人的母親,隨著年齡的增大,越來越通達。掌勺后,母親的廚藝日漸精進,最明顯最隆重的,就是齋菜煲,它是一年一度的春節餐桌上的大菜、硬菜,那是經過時間的熬制,傾注情感做出的菜,就像人們對飲食賦予了文化,比如初一吃齋,來年不殺生,干干凈凈,即以清凈潔白來懷念祖先。就連齋菜里的食材,都有了寓意:如甜菜,寓意生活甜蜜;水芹,寓意勤勞肯干;長條狀的黃豆腐,似金條,招財進寶等等,都是吉祥上進的意思。
母親制作時的一絲不茍,炸、炒時掌控的火候及時間的控制,如餐館的大廚,她對待做這道菜的恭敬心,不亞于在春晚上表演的演員,其中包含著對家人的愛,這種意味,豈是隨隨便便能做出來的?
盡管母親一生經歷坎坷,職業生涯起起落落,但她一直以她做事的專注與認真來影響我,使我做人做事都不敢馬虎?!罢嬲\做人,認真做事”的家傳,讓我終身受益。(作者韓芍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