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三亞育才中學興趣班,學生正在學習織黎錦。本報記者 劉琪成 攝
有的學生席地而坐,腰上固定著腰織機的一端、足尖撐起另一端的腳踏;有的學生側身坐在老師身旁,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學習黎錦技藝……這是記者近日在育才生態區育才中學黎錦興趣班里看到的場景。
黎錦和苗繡是育才中學近年來開設的特色課程。2016年9月,該校邀請三亞市級“黎錦傳承人”黃青梅參與教學。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,學生們大多已掌握基本的織錦技藝。記者在黎錦教室看到,每名學生手中都有一段長短不一的黎錦。有的在織動物紋,有的在織鳥紋,有的則以同學為“模特”編織人形紋。除了傳授黎錦技藝外,黃青梅還會引導學生學習黎錦相關文化,讓他們深入感受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。
“黎錦圖案,或記錄黎族同胞生產生活的所見所聞,或表達他們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精神追求?!秉S青梅告訴記者,黎族是一個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民族,黎錦作為黎族文化的載體,應該更好地傳承下去。學生學習能力強,讓他們學黎錦技藝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,也能讓他們傳承黎族傳統文化。
如今,在黃青梅的課堂上,不僅有女學生,還有男學生;不僅有黎族學生,也有漢族學生。他們認真地在黃青梅的教導下研習織錦技藝?!拔覀冏鳛槔枳宓哪贻p一代,要好好學習黎錦技藝,不能讓它失傳?!痹趯W生小董眼中,織錦是一件很快樂卻不簡單的事,必須用心去織。
值得一提的是,為更好地挖掘、研究、保護、傳承黎錦苗繡技藝,2022年11月,三亞育才生態區教科衛健局委托第三方機構,依托三亞育才中學學校展覽館,建立了社區教育黎錦苗繡傳承示范基地,并通過開設黎錦興趣班、黎錦手工體驗課程等方式,培養更多黎錦苗繡技藝傳承人,促進黎錦苗繡生產、教學、研發、培訓、展示、交流一體化發展。
“除了每周一至周四固定在育才中學開設的黎錦興趣班外,我們還會在馬亮村委會不定期地舉辦黎錦技藝培訓班,目前已舉辦6期,參與人數超過100人次?!比齺営派鷳B區教科衛健局有關負責人介紹,接下來,還將擴大培訓范圍,走進轄區各個村(居),力促黎錦苗繡技藝健康發展。